奇胜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柯庆施:原上海市市长,1965年任副总理,逝后24年却被移出八宝山

2022-04-21| 发布者: 奇胜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引言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与故事的人物不胜枚举,但真正称得上是“完人”的又有几个。我...
7017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火电视剧 https://www.7017.xyz

引言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与故事的人物不胜枚举,但真正称得上是“完人”的又有几个。我们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要正确地认识与评估不同历史时期、条件下的重要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新中国成立早期历史上的争议人物——原上海市市长柯庆施。

一、出身不凡表现优异仕途平坦

柯庆施出生于1902年,安徽歙县人,有着不一般的出身。父亲柯立昌曾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的管家,表姐则是李鸿章的儿媳。有着这样的背景,可想而知,柯庆施的生活水平、家庭教育环境都非常不错,养成了积极阳光的个性,本人也非常好学,从小就学业优异,十八岁时,就被上海外国语学社录取,同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表现优异,逐渐受到组织的重视。

1922年,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远东共产党和民族革命组织代表大会时,当时年仅20岁的柯庆施就被选为代表,以中国共产党组织代表的身份外出国门参加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见到了列宁同志,与其亲切地握了手。在我党历史上,柯庆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人。

随后不久,柯庆施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尽情施展自身才华,多次被派往苏联等地工作,一度在安庆、芜湖建立了青年团,推动革命事业和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并以儒雅的学士之风、渊博的学识、流利的外语闻名于党组织内,

先后担任红军政治部主任、中央秘书长、省委军委书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等职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柯庆施更是凭借此前优异的表现与丰富的经验,更是青云直上,历任中共南京市市委书记、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建国前,还是在建国后,柯庆施都受到国家的重用。

二、主政上海扭转局面备受赏识

也许是家学渊源,也许是天赋如此。建国后,柯庆施紧紧跟随毛主席的执政路线,在1956年4月,毛主席提出“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思想后,柯庆施迅速领导上海市委干部,结合上海本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优越的地理位置等资源,制定了“充分利用,合理发展”上海工业的方针,扭转了上海在“一五”期间(1953~1957)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局面。

在1958年~1962年,以“高级、精密、尖端”为上海工业产品生产方向,进一步推动上海工业发展;在1963年,制定了将上海打造成中国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的发展方针,为上海经济、工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正是柯庆施主政上海时所体现出的出色执政能力,使得其备受毛主席的赏识,毛主席曾称呼这个比自己小9岁的同志为“柯老”,这也让柯庆施明白了自己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

三、错误站位病重逝世功过难判

在1964年的第三届全国人大首次会议上,柯庆施甚至出任了国务院副总理,16位副总理中其位居第六。然而,成为副总理的3个月后,由于重病产生,柯庆施就与世长辞,由于其在革命时期、建国后的优异表现,柯庆施被葬入八宝山公墓。

在当时,逝世后葬入八宝山公墓,是对一个中国共产革命战士一生功绩的最佳认证,但随着柯庆施在那段特殊时期发出的“反右倾”号令、站位江青等问题显露,引起了许多党内人士的关注,使得柯庆施一生功过评价充满了“争议”。

1988年,柯庆施的女儿,遵循柯庆施的遗愿,申请将柯庆施的骨灰迁回家乡,党中央经过多方考虑,最终批准了她的请求。于是,在柯庆施逝世24年后,其骨灰被移出八宝山。所以,柯庆施一生的功过是非难以“盖棺定论”。

结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观柯庆施这位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他算得上是出身名门、才华出众,主政上海时功绩突出,但他也极大地伤害过很多党内人士,在那段特殊的时期,他甚至推动了“四人帮”的发展。总的来说,柯庆施,是一个“盖棺而未定论”的人,你怎么看待这位老革命家的一生功过是非呢?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奇胜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奇胜网 X1.0

© 2015-2020 奇胜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