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熊晓鸽回到村子的第一天,就发现村里和他小时候相比变化不大,甚至更显破败。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田地撂荒,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熊晓鸽深知,村子要发展,不能再靠传统种植,而是要寻找新的产业。他在外闯荡多年,见识过不少乡村振兴的案例,如今他决定带领大家闯出一条新路,而他的计划就是熊晓鸽的千人计划,让村里一千名村民共同创业,让村庄焕发新生。 村民们对他的计划并不感兴趣,认为农业赚钱太慢,不如打工来钱快。熊晓鸽没有急着劝说,而是先自己干了起来。他考察了村里的自然条件,发现这里湿度适中、气候稳定,特别适合种植食用菌。于是,他在村口租了一片闲置土地,搭建起第一批菌菇大棚,开始试种高品质的香菇和黑木耳。他采用科学管理方式,利用智能温控系统,提高产量和品质。 几个月后,熊晓鸽的大棚迎来了第一批收成。村民们发现,他种出的香菇肉厚味美,黑木耳口感脆嫩,价格比普通市场上的菌菇要高出不少。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把这些菌菇运去镇上批发,而是直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把新鲜菌菇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利润远超传统农产品。 看到熊晓鸽真的赚到了钱,村民们终于动心,纷纷上门请教如何种植菌菇。熊晓鸽趁机推广熊晓鸽的千人计划,告诉大家,现代农业不仅仅是种植,更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他建议大家加入合作社,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品牌销售,这样才能让村里的菌菇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获得更稳定的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村子里的大棚数量不断增加,菌菇产量迅速提升。熊晓鸽还引入深加工工厂,把菌菇制作成即食食品、干货和调味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他还利用短视频和直播,把村里的种植过程展示给全国观众,吸引了一批忠实消费者,订单源源不断。 然而,创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一年夏天,连续的高温天气影响了菌菇的生长,导致部分大棚减产,村民们开始担忧。熊晓鸽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调整方案,引入新型降温设备,并优化种植技术,减少损失。同时,他联系了食品企业,把部分菌菇转为加工产品,降低风险。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帮助村民渡过了难关,还让大家对这个产业更有信心。 几年后,村子的菌菇产业做得越来越大,不仅供应全国市场,还出口到海外。村民们的收入翻了几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乡创业。熊晓鸽站在菌菇大棚前,看着忙碌的村民们,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熊晓鸽的千人计划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等待着他们去开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