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胜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商海泛舟绛帐植桃李 慈行善举墨客秀龙乡 ——记濮阳文教名人谷萃健先生

2024-07-16| 发布者: 奇胜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星光卫视赵秀夫许昭君报道)濮阳,地处中原地区的黄河北岸,由于五帝之一的颛顼曾在此建都,因此被誉为“帝都”;又因这里发掘出了6400年前的“中华第一龙”蚌壳龙,所以被命名为“中华龙乡”。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的仓颉就出生于濮阳市的南乐县,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其中,就有一位在濮阳文化教育界妇孺皆知的翘楚人物谷萃健,在他的身上充满着传奇色彩和动人故事。一......
(星光卫视 赵秀夫 许昭君 报道)
    濮阳,地处中原地区的黄河北岸,由于五帝之一的颛顼曾在此建都,因此被誉为“帝都”;又因这里发掘出了6400年前的“中华第一龙”蚌壳龙,所以被命名为“中华龙乡”。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的仓颉就出生于濮阳市的南乐县,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其中,就有一位在濮阳文化教育界妇孺皆知的翘楚人物谷萃健,在他的身上充满着传奇色彩和动人故事。
    一、名题金榜被淘汰 商海泛舟显神通谷萃健

     1953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南乐县城关镇西街关村。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艰难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恰好磨砺出他那坚韧不拔的顽强性格。伴随着三年自然灾害,他读完了小学;忍受着停课复课的不断反复,他读完了初中;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 里,他读完了高中。尽管在校成绩斐然,但在1974年仍然在政治运动的裹挟下,只好回乡披星戴月耕作而别无选择。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怀着报效祖国科技事业当一名科学家的雄心壮志报考理科,等成绩揭榜,他以327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县第六名,已经超越了全国名校上海复旦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令人欣喜若狂。然而,万万没想到,由 于谷萃健高度近视、玻璃体混浊、左眼外伤,他 却被无情地淘汰了。当时他简单地以为,这只是报考理科的原因,因此,到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时,他转报文科,愿望 很简单,当一个人民教师,户口转成商品粮,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就心满意足了。高考成绩公布了372分,全县文科第十名,超过全国重点名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命运之神仍然没有眷顾到他,依然还是因高度近视被大学拒之门外。大学梦就这样彻底破灭了,他哭了七天七夜,感觉人生的希望也成了泡影。他绝望了,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泪眼朦胧地瞪着被烟火熏黑的房顶悲叹不已。他想到了用自杀来了断此生,思绪如一团乱麻。忽然,《雷锋日记》中那段话回响在耳畔:“是光荣的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 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刹那间,昏暗的脑海里似乎闪耀出一道亮光, 他从雷锋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毅然擦干了眼泪。他要让自己成为雷锋式的人,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绝不低头!进而思忖道,“天无绝人之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大学的路走不通,难道我就不会另辟蹊径,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吗?1979年,他凭着自己的文学天赋, 开始尝试从事文学创作,在省内地方文学期刊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但就在他拿起笔杆的瞬间又呆住了,自己竟然连买稿纸的钱都没有。怎么办呢?他猛然想起古人“无商不富”的名言,就只好决定一边从商,一边业余搞创作。一开始,他凭关系代销自家附近供销社里的胶鞋、袜子、毛巾、手套等,在人员流动大的地方铺一块塑料布,把自己赊来的一件件“商品”摆在上边,卖一件赚一毛钱、一块钱。随后,他不仅在县城摆地摊,还骑上赚钱买的一辆破自行车到全县各集会上赶集上会,经营品种包括 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和布匹等。不知不觉中,谷萃健不仅成了当时 南乐县最早的个体工商户,而且捷足先登居然成了当时西 街关村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1984年,谷萃健这位经商奇才忽然迎来了新的商业契机,他被县城一家商业公司看中,聘请为业务经理。期间,他不负重托,勤奋敬业,将市场拓展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1992年,又因他商业才干过人,被安阳某公司派往深圳做了办事处副主任。从此他在浩瀚的商海里劈波斩浪尽情遨游。这为他后来衣锦还乡、跨越文教事业、泽润桑梓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民办教育先行者 教书育人领风骚
     提起谷萃健,“字圣故里”人可能都会脱口而出地说,“他是南乐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位民办学校校长”,这话还真的是名不虚传。说到这,可能还会有不少读者心生疑问:谷萃健当时正在南方做生意风生水起,为何忽然会有“弃商从教”的念头呢? 说来话长。早在1980年初,有一次,谷萃健 和几个要好的文朋诗友们酒谈茶叙,当谈到“如果将来有钱了要干什么?”时,谷萃健慷慨激昂地说,“以后如果我真的有钱了,一定要办一所南乐最好的学校!虽然我没有上大学,可我一定要培养千千万万的孩子上大学,在孩子们身上圆我的大学梦。”然而,在一般人眼里,改革开放最初期想创办学校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12年后他真的把自己的预言变成了现实1992年冬,谷萃健从深圳做电子贸易回来过春节,有一个同学想聘请他到一家化工企业当总经理,就在他举棋不定时,又有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和他搞了一次偶然的聚会,让他对办学校更感兴趣。那天,大家谈天说地好不热闹,不知不觉牵起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话题,那就是当时的南乐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南乐县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整体上在濮阳市还算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相对紧张,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甚至偶尔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导致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当时是有编制并包分配)得不到安置,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还有的农村孩子被拒于义务教育的大门之外·····鉴于这种情况, 有很多县城干部职工为了能够让自己孩子顺利考上南乐第一高中,只得纷纷送他们到远离县城的元村镇中或近德固乡中上学。此状况当然会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和深思。能否在南乐县城投资建设一所高质量的初中学校?就成了他们几个高谈阔论的话题。可放眼全国,当时的大中城市尽管已经出现了少量民办学校,电视和报刊上也有所报道和讨论,但毕竟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有关法规还没有出台,谷萃健们只有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从国家鼓励“集资办学”作为政策依据和支持。达成共识后,大家就办学理念、有关政策、学校选址、师资招聘、学生招收、收费标准、办学规模、发展前景、资金投入等进行了连续几个月的深入探讨和论证。尤其针对当时一些公办学校管理混乱,学生谈情说爱、打架斗殴等突出现象,首先确定了立校之本——秉承“有教无类、严管精教”的办学理念,强化管理,从严治校,不管学生是县城的还是乡下的,不管是干部子弟还是乡下孩子,不管是成绩优秀的还是有行为缺陷的,学校都必须实行“有教无类”,从严管理,无一例外。确保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生成才。
    说干就干!1993年,谷萃健毅然决然放弃在深圳开公司的挣钱机会,携手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南乐县城第一所私立学校——南乐县兴邦初级中学,他亲任校长。这位商界奇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当时中国最早的“首届民办教育家”之一。

      在教学管理中,他率先引进了竞争机制,奖罚严明,大大激发了师生拼搏进取的干劲,成绩突飞猛进。1996年兴邦中学首届毕业生仅仅有168名学生,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乐一中的绝对人数排在了各乡镇中学的第二名,一时间,谷萃健等开办的私立兴邦中学在南乐教育界声名鹊起。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奇胜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奇胜网 X1.0

© 2015-2020 奇胜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