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卫视 赵秀夫 许昭君 报道)
![]() 一、名题金榜被淘汰 商海泛舟显神通谷萃健
1992年,又因他商业才干过人,被安阳某公司派往深圳做了办事处副主任。从此他在浩瀚的商海里劈波斩浪尽情遨游。这为他后来衣锦还乡、跨越文教事业、泽润桑梓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提起谷萃健,“字圣故里”人可能都会脱口而出地说,“他是南乐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位民办学校校长”,这话还真的是名不虚传。说到这,可能还会有不少读者心生疑问:谷萃健当时正在南方做生意风生水起,为何忽然会有“弃商从教”的念头呢? 说来话长。早在1980年初,有一次,谷萃健 和几个要好的文朋诗友们酒谈茶叙,当谈到“如果将来有钱了要干什么?”时,谷萃健慷慨激昂地说,“以后如果我真的有钱了,一定要办一所南乐最好的学校!虽然我没有上大学,可我一定要培养千千万万的孩子上大学,在孩子们身上圆我的大学梦。”然而,在一般人眼里,改革开放最初期想创办学校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12年后他真的把自己的预言变成了现实1992年冬,谷萃健从深圳做电子贸易回来过春节,有一个同学想聘请他到一家化工企业当总经理,就在他举棋不定时,又有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和他搞了一次偶然的聚会,让他对办学校更感兴趣。那天,大家谈天说地好不热闹,不知不觉牵起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话题,那就是当时的南乐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南乐县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整体上在濮阳市还算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相对紧张,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甚至偶尔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导致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当时是有编制并包分配)得不到安置,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还有的农村孩子被拒于义务教育的大门之外·····鉴于这种情况, 有很多县城干部职工为了能够让自己孩子顺利考上南乐第一高中,只得纷纷送他们到远离县城的元村镇中或近德固乡中上学。此状况当然会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和深思。能否在南乐县城投资建设一所高质量的初中学校?就成了他们几个高谈阔论的话题。可放眼全国,当时的大中城市尽管已经出现了少量民办学校,电视和报刊上也有所报道和讨论,但毕竟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有关法规还没有出台,谷萃健们只有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从国家鼓励“集资办学”作为政策依据和支持。达成共识后,大家就办学理念、有关政策、学校选址、师资招聘、学生招收、收费标准、办学规模、发展前景、资金投入等进行了连续几个月的深入探讨和论证。尤其针对当时一些公办学校管理混乱,学生谈情说爱、打架斗殴等突出现象,首先确定了立校之本——秉承“有教无类、严管精教”的办学理念,强化管理,从严治校,不管学生是县城的还是乡下的,不管是干部子弟还是乡下孩子,不管是成绩优秀的还是有行为缺陷的,学校都必须实行“有教无类”,从严管理,无一例外。确保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生成才。 说干就干!1993年,谷萃健毅然决然放弃在深圳开公司的挣钱机会,携手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南乐县城第一所私立学校——南乐县兴邦初级中学,他亲任校长。这位商界奇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当时中国最早的“首届民办教育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