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胜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花了8年时间,才总结出的7句当妈心得,我还真走了不少弯路

2022-05-04| 发布者: 奇胜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4月是小D的生日月,今年的生日,我们一家三口是在居家隔离中度过的。可能少了以往筹备派对,招呼客人的热闹...

4月是小D的生日月,今年的生日,我们一家三口是在居家隔离中度过的。

可能少了以往筹备派对,招呼客人的热闹,我和先生都更有了一点不可思议的感叹,天啊,她竟然已经8岁了!

8年前的4月,她28周早产。之后的3年,从未把“不上班”作为人生选择的我做了全职妈妈。

再后来,一心把成为市场营销VP作为职业目标的我转身成了育儿畅销书作者、亲子教育博主。

也许自己高敏感,也许这个孩子真的太难养,以至于陪伴她的每一年,我都能记得很清楚。

而如果时光可以倒退,有一些话我好希望告诉当年的自己,世上终究没有时光机,但我你们,我的云闺蜜,可以写下来和你们分享。

28周早产的她VS8岁的她

01

1岁--找到自己的“极限”

第一次当妈,拼尽全力来学习育儿。

关注了几十个大V,买了几十本育儿书,抓着小D睡觉的间隙,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不停地学不停地看。

看到很多“好妈妈”的样子,辅食做得好的、绘本读得好的、身材恢复得好的、家务带娃上班平衡得好的。对比自己,干啥啥不行,还把自己弄得又累又憔悴,就崩溃了。

每次崩溃完了,还要重新给自己打鸡血,因为我想成为那个“最好“的妈妈。于是,情绪总是大起大伏。

好想和当时的自己说,不用去成为“最好的”妈妈,而是去找到做妈妈的“极限”。

我们需要承认,每个母亲去爱方式是不同的,价值感来源也是不同的,能力也会不同。

做到怎样的程度,你就会累了烦了后悔成为妈妈了,在这条红线之前,退一步,做个“差不多”妈妈也可以。

毕竟,当妈真的不是“忍过这一年”就好了,那是一辈子的事情。

02

2岁--别自我怀疑

我憋着一口气地学习做好妈妈,总以为到了2岁,“好日子”就来了。

小D有一天吃完奶陪玩的时候,因为一个玩具没及时递给她,她忽然大哭大叫,哪怕后来给她了,还是哄不好。

那一次我一下子就懵了,我从未曾想到,这么小的一个生物爆发出的肺活量可以如此巨大(当然,后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她还可以有更大的肺活量)。

自那以后,曾经的天使宝宝不见了,一言不合就大哭大叫成了常态。“心累”,就是那时开始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我突然开始怀念,只需要喂奶哄睡的日子,那才是“好日子”。

2岁的时候,是我哭的最多的时期,一边自我怀疑,学育儿真的有用吗?一边又觉得好委屈,可是我明明学得好辛苦啊。

好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以后你就会知道,“搞不定”孩子才是常态,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个体。

身处其中时,肯定还没这样的觉悟,然而真走过来了,才发现,学习育儿也可以理解为提高自己,帮助我们多了一个看待事物的角度,多一种理解他人的方式。

不理解没关系,但至少明白,可以不学育儿的,但千万别因为学了育儿,结果不好,而全盘否定了自己。

03

3岁--建立“内部打分”系统

如果觉得2岁“可怕”,那么3岁真的是“恐怖”。小D的主意更大了,很多事情说了不听,非要自己尝试才罢休。

除了2岁用的哭闹打滚,3岁还开启了语言的咄咄逼人。2岁时有过的挫败感,到了3岁只会加倍放大。

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三年,甚至是忽略自己、压抑自己需求的三年,最终发现养出来的孩子也不过如此(甚至更糟),还时不时会从家人先生嘴里轻描淡写飘出一句:“还不都是你惯出来的”。

这一年曾是我最忿忿的时期,不公平,凭什么?!

但不公又怎样,该操心的事情还是我在操心,盯着孩子情绪性格社交培养的也还是我。

好想和当时的自己说,既然逃不掉,那么就要自己想办法给自己打气,别事情一件都没少干,自己内心还拧巴。

我就是从那年开始记录手帐的,记录自己每天“做到”的小事情,情绪低落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大声地读出来。

告诉自己,瞧,我很棒呀,这些就是我三年当妈的内部打分系统,谁说非要别人来认可呢?

04

4岁--承认普通

踏踏实实做了三年的早教启蒙,认认真真做了三年的亲子阅读。

到了幼小衔接的年纪,我发现小D啥都“慢”。那时的我已经学了不少早期儿童教育的课程了,道理都懂,知道不能填鸭式,知道要多创造机会,慢慢浸润。

但面对已经做了很多次数感启蒙,眼前这个“怎么都不能按照规律跳着数数“的孩子,也还是会着急。

好想和当时的自己说,不仅仅要学会承认孩子的“普通”,更要去理解“普通”的含义。嘴上喊着接受普通,但行动和心态没跟上,就是无尽焦虑的源头。

“普通”不是躺平,而是知道,“普通人”学习任何新知识,是需要练习时间的;而从“很差”到“合格”,也是需要时间的。

多少时间才行?每个新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练习1千次。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来看,我所谓的“很多次”,其实连个零头都没到。

而后来的无数事实都证明了,小D根本不需要1千次练习就能掌握,而很多时候,我却比她先放弃了。

05

5岁--别忘了爱孩子

5岁了,我终于能承认,自己开始有点“嫌弃”小D了。

经常脱口而出的是,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

每次说完,小D气鼓鼓,还总时不时和我对着干。而每次我情绪平复后,也会内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苛刻了。

转折发生在一次周末,那天阳光正好,我和小D分享了一杯冰淇淋,然后我们搂在沙发里眯了一会,半醒的时候我挠她痒痒,她也挠我痒痒。

那天,我感觉自己被治愈了,那种久违的“做你妈妈真好”的感觉又回来了。

好想和当时的自己说,别只顾着教育和管教,却忘了,“5岁再大,也只是个孩子”,多爱她。

试试看多和你以为的“大孩子”做点无聊的小事情,抱抱亲亲,和她一起疯笑,干点幼稚的事情。

06

6岁--做好底线管理

怎么一眨眼,她竟然已经是小学生了!

本以为自己真的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这一年我却搞得自己“几头烧”。

那时的我,竟然开始“贪心”地认为,自己还是可以几头兼顾的。

结果,我会因为自己出差三天不陪女儿而内疚,我也会因为要出席女儿的汇报演出改变了整个团队的拍摄档期而自责。

那一年能无限压缩的,就是自己的睡眠时间,而最终也是年底的体检报告,让我明白了,其实我永远做不到“平衡”。

好想和当时的自己说,想想自己的价值感排序,做好底线管理。

只有一份精力的时候,选择最接近自己价值核心的那件事,然后坦然面对没做到的,告诉自己,我根本没那么厉害,也不需要那么厉害。

走着看,有余力的时候给自己加加码,多做几件其他事。这时我发现,“底线”之上的收获,都是赚到,心态就会好很多,也能走得更长远。

07

7岁--我和孩子聊天吗?

我竟然当妈妈已经7年了,不仅“幸存”了,而且看看自己的状态,再看看孩子的样子,感觉真不错呢。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虽然每天和女儿说挺多话,但我们变得“无话可谈了”。

小D放学后会有课外班,吃完晚饭要做作业。经常,一晚上过去了,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她的作业,她的架子鼓,她的戏剧课。

我竟然在这一年,忘记了和女儿聊天。

我不知道她有个喜欢的男孩叫Klaus;我才知道她未来的职业变成做警察了;我也没和她聊过最近发生的新闻热点;也好久不和分享我工作生活的烦恼了。

幸好我发现得并不晚,后来我们补上了。

女儿真的长大了,我能看到的,掌控的事情慢慢变少,而且会继续越来越少。

但有意义、有内容、能聆听的聊天,却是我和她的亲子关系延续,更是我的三观传承。

当妈进入了第8个年头,我仍然无法说,自己是完全享受做妈妈这个角色。但我不否认,“妈妈”这个角色给了我快乐,当然也有痛苦;让我跌倒,也让我成长。

而成为妈妈第8年,给了我最大的底气的是,我比8年前更强大,更知道脚踏实地生活是怎么回事,更有信心在充满不确定的未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现在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望着镜子里的自己,再低头看看自己的双手。

大J叨叨叨

疫情在家这段时间,我每天都是穿运动服的,帮助我养成随时随地动起来的好习惯。

昨天先生还偷拍了一下,去和小D说,你看,妈妈多傻还是女儿给力,和她爸爸说,妈妈在锻炼。

确实,最近在家又要家务做饭,又要工作写稿,还要陪小D上网课,运动这件事我真的是见缝插针在进行,碎片时间也是时间啊,利用起来!

让我想象一下解封那天,自己的腰臀比更好,哈哈哈哈~

这条裤子就是昨天推荐大家的运动服,非常好穿舒服。我昨天没留意,先生拍完了我才发现的。

而且他家孩子的选择更多,想和孩子动起来的,别错过

觉得文章有启发


香奈兒包包 https://www.aartmt.com/category/brand/chanel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奇胜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奇胜网 X1.0

© 2015-2020 奇胜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