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胜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龙宫真实存在吗?1992年发现神秘水潭,抽干后竟出现千年地下宫殿

2022-04-26| 发布者: 奇胜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能呼风唤雨的龙,传说中的龙宫,真的存在么?”自《西游记》问世以来,无数人都曾有...
剧本杀是什么游戏 https://www.td010.com

“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能呼风唤雨的龙,传说中的龙宫,真的存在么?”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无数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三十年前的一个夏天,四个年轻人用一场惊悚离奇的探险,为世人揭秘了真相。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凤凰山后的石岩背村,一座传承千年的古村落。

1992年6月9日,村民吴阿奶和三个同伴,在村口的水潭里抓到一条大鱼,称下来足足有37斤!

消息传开后,全村震惊。

得益于这处水潭,千百年来,村民们从未遭遇过干旱缺水的困境,水潭的源头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但他们确信的是,眼前这深不见底的水潭,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

之前有牛羊、孩子跌落潭中,有水性好的人试图搭救,发现潭水冰冷刺骨,有一股强大的吸力将他拉向深处,差点儿令其葬身潭底。

自此,村民们将其称作“无底潭”,除了日常洗漱,再也不敢多作停留。

如今,这幽暗深邃的潭水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鱼?莫非,这潭底有什么古怪?

几人的好奇心,顿时被勾起来。顾不上村里老人的劝阻,他们买来一台抽水机,打算把这潭水抽干,说不定下面还藏着更多宝贝呢?

可他们低估了这项工程的难度,抽了一天一夜,水位丝毫不见下降,为尽快探明真相,几人又将抽水机移向最小的一处水潭。

抽水机连续运转了17天,才让这个毫不起眼的水潭见了底。

潭底处,几根歪斜的石柱和一个半掩的洞口,散发出古老神秘的气息。

从洞口往里望去,里面漆黑一片,看不到星点儿光亮,一股寒气从洞口扑面而来,激得四人不寒而栗。

四人壮着胆子,顺着手电筒发出的微弱光亮,小心翼翼地朝洞里走去。

约莫走了几十步,一片奇特的景象,令四人目瞪口呆:洞穴两旁的石壁上,刻印着精美的壁画,显然,这不是一处寻常的洞穴。

再往前走,一座空旷的大厅赫然入目,鱼尾形擎天石柱兀然耸立,幽长的石阶长廊,令人叹为观止。

谁也不会想到,“无底潭”的底部,竟然藏着这样一座精美神秘的宫殿。

更令人称奇的是,宫殿的出口呈锯齿状,锯齿有三米多高,阶梯也呈斜坡向下延伸,普通人根本爬不上去。

整个殿内,见不到任何鱼虾的影子,那之前的那条大鱼又从何而来?

难道这里真的是传说中的龙宫么?四人吓得冷汗淋漓,慌不择路地逃了出来。

龙游县惊现地下龙宫的传闻,不胫而走。这一次,传闻引起了龙游县政府的重视。

一支由考古专家和科研人员组成的探险小组,来到了洞口。

经过一番勘验,他们发现,眼前的这处洞穴,只是冰山一角。村中分布着大大小小24个类似的洞穴。

最先发掘的七处洞穴,呈现出北斗七星的布局。最小的洞穴面积大约三百平,最大的有两千平,每处洞穴构造如出一辙,如同一个倒挂形状的漏斗,越到深处空间越大。每处洞内还分布着三到四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最粗的直径可达10米,最细的也有5米。

据估算,每根石柱可支撑3000吨的重量。

更神奇的是,每处洞穴紧密相通却不相连。四周石壁、石柱和穹顶上分布着人工开凿的“裂痕”,每隔几米就有一条斜线,中间刻满了闪电形状的符号,看上去像是远古人留下的文字。

石壁仅厚50厘米,石壁上刻印的牛、马、鱼、鸟的形象以及狩猎、祭祀等场景,石刻上的鸟,与现代鸟的形象大为迥异,显然是史前的生物。

可在遥远的时代,当时的人是用什么样的工程技术,建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距今四五千年以前,龙游县开始出现人类生存的痕迹,可自秦朝设县以来,古籍中都没有关于任何地宫的记载。

龙游县惊现地宫的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龙游地宫也成了继兵马俑之后,世界的第九大奇迹。

随着舆论的热议,坊间也出现了各种传闻。虽然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龙这种生物,一直存在神话传说中,可龙游地宫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怀疑,这世间是否真有龙的存在?

如果没有,古人修建如此宏伟的地下建筑,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世界各地的专家们根据探索,提出了几种相对合理的猜想。

起初,专家们认为这些地宫,可能是用来藏兵器的。

他们发现石壁上的花纹,越向内侧,间距越小且分布均匀,显然,这不是自然形成的。

他们查阅古籍后得知,春秋时期,龙游县被周天子封为“姑蔑国”。这处弹丸小国与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息息相关,那就是越王勾践。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交战中兵败被俘,历经屈辱后被放还,回国后的勾践不忘亡国之耻,卧薪尝胆意图复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勾践选择一处秘密基地训练士兵,是极有可能的。

而作为越国的友好盟邦,姑蔑国境内龙游县凤凰山下的石洞,位置隐蔽易守难攻,而且临近衢江,运送物资极为便利,是理想的藏兵之处。

按每处石洞1000平方米,藏兵500人估算,24个石洞,至少能满足上万名士兵的居住和训练需求。

顺着这个猜想,专家们认定石壁上的花纹并不是什么特殊字符,而是用来排水的水槽,只因年岁久远,被水流磨平成如今的样子。

听上去顺理成章,但细想之下,至少有两个不合理的疑点:

1.就算这些石洞是天然形成的,可那些的鱼尾形擎天石柱,是出于什么目的建造的?刚刚经历惨败的越国,就算要藏兵,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的人力打造一堆石柱吧?

2.这些石洞只有一处狭小的洞口且不易攀爬,没有发现后撤的洞口。如果被人发现,只需往里面放火或灌水,甚至堵住洞口,就能将洞里的士兵一窝端,这样的藏兵洞,意义何在?

那会不会是越王勾践用来藏匿战略物资的仓库?

稍稍想想也觉得不可能,以越国的国力,哪有这么多物资储存?再说这里阴冷潮湿,入口狭小又不通风,根本不宜当成仓库。

这时,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见:这些地宫是一处帝王墓葬群。

因为只有帝王,才能举国之力为自己建造如此规模的陵寝。

巧合的是,每处石洞中央的大厅里,都分布着一处二十平米左右的方形池子,极有可能是放置棺椁的地方。

这也能解释洞口为什么非常狭小,那是因为便于埋葬后掩盖洞穴,但相应的疑点也不少。

据研究人员估算,在没有炸药挖掘机的年代,开凿出24个这样的石洞,挖掉的废石大约在80万立方米左右,至少需要上千名精壮劳力日夜开凿数年。

就算石洞是天然形成的,无需耗费如此人力,那也得有人在里面完成运送棺椁、安葬、祭祀的步骤,既然有人类活动,那就不得不用火。

更何况,相对于石洞的巨大空间,洞口实在太过狭小,只有正午的时候,才有方寸大小的阳光照射进来,没有火光的照明,无法进行任何活动。

可在这样的洞穴里点火,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洞中的人无法生存。而且,专家们也没有在洞穴中发现用火的痕迹。

24个洞穴中没有任何棺椁和尸骨,以及与墓穴相关的祭祀用品。墓葬群的猜想,缺乏证据支持,难以成立。

有人根据洞穴中的石料猜测,这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

理由也看似合理:相对于露天的石头,地下的石头硬度低,开采难度小,为防止石头风化变硬,所以洞口开得很小。

从凿洞方式看,矿工们用斜凿的方法将岩石和岩体分离,再用斜坡的锯齿阶梯运送,阶差三米左右,正好是一块石头的大小。

修成普通人行的阶梯,反而不易搬运,而且石洞临近衢江,开采出的石头,可以用水路运往全国各地。

但这个猜想有个明显的漏洞,采石场只需要开石头就行,为什么还要将这里修得如同宫殿一样?石壁上还刻着那么多精美的图案?

洞中没有使用火的痕迹,难道矿工在地下开采,不需要照明吗?

众说纷纭,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给出靠谱的答案。

随着龙游地宫的传说越来越神秘,当地政府将其开发成一个4A级旅游景区,并命名为“龙游石窟”。

因为独特的人文、艺术、工程价值,“龙游石窟”被誉为为中国古代水平最高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那些慕名前来的游客们,无不被石窟的壮观景象所震撼。

只是,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的来历。

读完本文,读者朋友们又会有着怎样的奇思妙想呢?不妨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END.

【文|沧海明月生】

【编辑|丹尼尔李】

【排版|毛毛雨】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奇胜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奇胜网 X1.0

© 2015-2020 奇胜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