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能一家人票房预估 https://www.touzitop.com/ysxm/456.html 撰文|余辉 这几天,上海市疫情防控备受外界关注。 最新的消息显示,4月1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9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 这是四月以来,上海无症状感染者首次出现下降。 4月11日,上海划定了第一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是向着城市恢复如常迈出的重要一步。 当天晚上,上海市特别召开了全市大会。 上海社区传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自4月7日以来,上海市已经连续5天新增无症状数量超过了两万,4月7日至10日新增的无症状数量分别是20398例、22609例、23937例、25173例。 4月1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原武汉客厅方舱常务副院长、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领队李志强教授表示,目前上海每天核酸检测后,对感染者都是应收尽收,“但是具体趋势变化,要看明天和以及接下来的新增数据,如果持续下降才能明确疫情走向。” 上海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执行队长、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原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上海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方邦江教授表示,波峰出现后,势必会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否代表上海疫情出现拐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看后续新增病例是否会出现持续性下降。 4月12日,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提到,4月11日新增的994例确诊病例中,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浦东新区493例、黄浦区117例。 4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说,上海市连续8天报告新增感染者数超过1万例,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社区传播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省多市,预计未来几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仍将处于高位。 “三区”划分名单公布 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进入11天之后,上海划定了第一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 据《解放日报》称,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是向着城市恢复如常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说,“各区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7624个、管控区2460个、防范区7565个。”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 视频截图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截至4月12日上午,上海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涉及人口数1501万人;管控区2682个,涉及人口178万人;防范区10323个,涉及人口480万人。 防范区虽然所涉小区数量多,但人口相对较少。90%的小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仅占10%左右;所涉及的480万人中,430万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共50万人。 划定“三区”之后接下来的重点有哪些? 据上海新闻联播报道,4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她提到,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孙春兰还特别提到了几个具体细节,分别是: 加快混管复核速度 进一步落实高校、养老院、建筑工地、大型企业、集贸市场的防控举措,高度关注共用厨卫设施的老旧小区,做好提级管控,防止交叉感染 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购药需求 保障主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为孕产妇、儿童、透析患者、急诊病人以及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 孙春兰提到,要分区分级分类做好社区管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政策都要落实到位,守住大门,管住小门,引导居民自觉遵守防疫规定,鼓励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无疫小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社区居民最关心生活物资是否有着落” 对于上海来说,阻断疫情、保障居民生活和就医需求是当下的热点。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上海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的当天晚上(4月11日晚上),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专项工作会议,以视频方式连线到全市所有街镇,对做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管理服务进行动员部署。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对“三区”划分后的具体工作作了部署: 封控区要严管严控严防,坚决堵塞漏洞,彻底切断社区传播链。物资供应、医疗保障、垃圾清运等要实打实地做到位,更加关注长期封控小区。 管控区要用好自治力量,建立居民公约,进行相互监督,坚持人、物、环境同防。 防范区要强化社会面管控,人人参与,守望相助,以小区安全共筑城市安全。 这场会议,特别对“居民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提出了要求。 关心好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婴幼儿、孕产妇、残疾人、重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各区、各街镇要千方百计、多措并举做好群众就医配药工作,医院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应诊必诊”,落实好首诊负责制。 对每个社区、每栋楼宇、每户家庭都要加强排摸,切实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李强指出,要保持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韧劲和斗志,坚守岗位、坚守阵地,破解难题、突破难关,看到问题就要相互提醒、相互支援,遇到困难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当天,李强前往部分街镇居民区,实地检查基本物资供应保障和封闭小区管理情况。 李强说,社区居民最关心生活物资是否有着落、就医配药通道是否畅通,要挨家挨户排摸,把工作做实做细,把问题找出来,把措施落下去,把工作做到位,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要想方设法打通堵点,千方百计拓展渠道,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优化供给、精准匹配,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市民基本生活的影响。 延伸阅读: 全域静态的上海,出现了一个变化 这段时间,上海市疫情防控情况备受外界关注。 最新的消息显示,4月10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1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73例。 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进入11天之后,上海首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名单将公布,这也是上海疫情防控的一个变化。其中,7565个列为防范区的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即将解封。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政知君注意到,上海市已经连续4天新增无症状数量超过了两万。 4月7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398例 4月8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1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609例 4月9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0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3937例 4月10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1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73例 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从吉林赶赴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从那时起至10日,孙春兰在上海已经工作了9天。 据《解放日报》报道,4月9日至10日,孙春兰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出席疫情分析、医疗救治专题会,并前往市大数据中心、在沪相关高校,察看全员核酸检测进展、大学校园疫情防控等情况。 她再度强调,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 就在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梁万年接受了媒体集体采访。 他说,坚持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集中隔离,这是由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决定的。 “推进‘动态清零’,就是要把社区的感染者全部找出来,然后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给予相应的治疗。” 他提到,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快,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在家隔离,就可能对家人造成续发性感染,导致广泛传播、“动态清零”时间拉长,短时间就不能达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 具体名单即将公布 还有几个点值得一提。 其一,在上海指导疫情防控期间,孙春兰多次强调“快”。 她提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快制快、兵贵神速,在核酸检测、转运收治隔离、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建设等各方面迅速有力推进。 在快速有序组织好入院入舱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康复患者出院出舱工作,建立从医院、方舱到社区的衔接机制,确保出院出舱群众顺利回家。 其二,上海首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名单将公布。 在3月30日的上海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分批实施、无缝衔接,真正把风险人群管住,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4月9日至10日,孙春兰调研指导疫情防控期间提到,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设置,尽量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月11日,上海新闻发布会举行。本次发布会提到,截至4月11日上午8时,共采样2512万人,已完成检测2152万人,其中结果异常25996人,目前还有一部分混管阳性人员的复检工作正在进行中。 上述发布会还提到,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全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说,“目前,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和风险研判情况,各区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7624个、管控区2460个、防范区7565个。今天新闻发布会后,各区会陆续公布第一批三区划分的具体名单,后续三区名单还将及时划定并公布。” 其中,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 鉴于当前上海市疫情形势,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上海疫情何时能出现拐点?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对于具有27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来说,如果在2~3天内完成一轮全市范围内全员核酸检测,连续开展3~4轮全市全员核酸检测,理论上说,10天至两周就能实现社会层面疫情清零。 核酸检测现场,资料图 “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是他 对于上海来说,解决病床缺口成为关注焦点。 梁万年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如何真正实现“床等人”,对诊断出来、筛查出来的感染者,不论是方舱还是定点医院,都要有足够的床位收治,防止出现“人等床”。 在这方面,上海市最近下大了力气。 4月9日中午12点20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迎来首批患者。 从4月4日开工,到4月9日实现首批交付,上海“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工程施工周期之短在近年成规模方舱建设中罕见。 据官方披露,孙春兰曾到指挥中心,实时察看阳性感染者入舱收治全流程,听取管理和医疗团队负责人汇报,要求加快入舱速度,切实强化管理,让党员行动起来,把患者组织起来,确保方舱医院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政知君注意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已率医疗管理团队,于4月6日上午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展改建工作。 陈尔真还是“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 公开资料显示,陈尔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 据报道,陈尔真从医30余年,一直在和急危重症兵刃相见,曾先后20多次出生入死、参与国家重大救援任务,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 2003年5月,陈尔真全程护送上海第一例非典病人到上海市传染病总院;2008年汶川地震,他是最早抵达四川德阳的上海医生之一;2020年1月,他担任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长,携上海市48家医院的148名混编队伍驰援武汉,全面接管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的3个重症病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