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胜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论美元是如何“作死”的,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十年涨了十倍

2022-04-07| 发布者: 奇胜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俄罗斯的反击上周高盛发布了一篇报告,分析师指出,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
云服务器 https://www.changxingyun.com

俄罗斯的反击

上周高盛发布了一篇报告,分析师指出,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由于担心货币赋予美国的权力,各国可能会开始放弃使用美元。高盛警告,美元可能失去主导地位,变成像英镑一样的“小众货币”。

高盛的此番言论乍一听感觉有点危言耸听,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元也还是国际贸易结算中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储备货币。

但是结合近期一系列事件来看,虽然指望美元会成为像英镑一样的“小众货币”还很遥远,但其主导地位确实有在逐步瓦解。

最近的是俄乌冲突,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采取了猛烈地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将俄罗斯踢除SWIFT系统、对俄罗斯能源进行制裁等,导致俄罗斯股市暴跌、卢布汇率大幅贬值、俄罗斯在欧美上市的公司市值一夜湮灭……

由于美元的霸权,使得各国认识到自己的美元外汇储备只不过是美国的“玩具”,只要美国要制裁你,那美元外汇储备就等同于废纸,美元的信用危机产生。

另外,由于俄罗斯宣布将卢布和黄金挂钩,以及天然气用卢布结算,之前由于被美国制裁而大幅贬值的卢布汇率基本回到了被制裁前,也就是说美国和欧盟制裁了寂寞。这让各国认识到了,只要自己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不可被替代的地位,商品和服务被需要,最差的也可以与黄金挂钩,那自己国家的货币就不会由于制裁而毁灭。

相反,如果美国在商品、服务在国际贸易中占比下降,美元在石油结算中支配地位被瓦解,以现在美国滥发货币、外债大量积累的现状,那美元的地位可能在一夜之间毁灭。

美元瓦解之势初现

其实,在2018年美国宣布对俄罗斯个人和公司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就加大力度从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方面去美元化。俄罗斯宣布从2019年开始在原油和天然气交易中拒绝使用美元支付,必须使用欧元或其他货币支付,俄罗斯的“去美元化”进程就此加速(华尔街见闻)。

除此之外,2018年2月,伊朗宣布终止把美元作为官方清算货币;2018年8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土耳其将对俄罗斯、中国、伊朗和乌克兰之间采用本国货币支付,对欧盟使用欧元。

近期,有新闻报道称,沙特阿拉伯正考虑使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来向中国出售部分石油。

美元的支配地位,来源于美元在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中的绝对优势,通俗来说,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被使用得越多,那该国的货币地位自然就越高。

不过,美国的商品、服务的贸易远远不能支撑美元现在的地位,美元的支配地位还来自于原油等大宗商品的结算,这就是美国的高明之处。

现在美元的困境有两个:第一,如果比商品、服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我国毫不逊色;第二,随着俄罗斯、伊朗、沙特增加人民币在原油结算中的份额,美元这一根本优势也在逐步降低。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最新的2月全球支付数据,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的占比从2011年的0.31%上升至今年2月份的3%以上,位居全球第四,美元的支付份额已经下降到了38.85%。

但是,相比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的份额是不匹配的,都用我们的商品和服务,却不用人民币结算,这种现状有望得到改变。看看俄罗斯,本来天然气等商品都是用欧元、美元结算,被制裁后,俄罗斯突然想明白了,是欧盟需要俄罗斯天然气,那强制用卢布结算欧盟也无可奈何,卢布汇率也回来了。

当然,我们不能采取这种手段,在内循环没搞起来、经济还依赖出口之前,人民币不合时宜的升值会削弱我们出口的竞争力。按照央行的说法,人民汇率在一定区间双向波动比较有利。

有时候难以理解,欧美国家这骨子里的傲慢从哪里来的,用的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却还嚣张地去制裁人家,用着我们出口的商品,在高通胀下,却还不死心的加关税。

不过,随着俄罗斯、印度、沙特、伊朗等国家增加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的占比,随着世界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随着美国继续滥发货币、傲慢地挥动制裁之剑,就越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

这或许也象征着世界格局由过去的以欧美为中心逐渐向以亚洲为中心转变,攻守有望易形。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奇胜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奇胜网 X1.0

© 2015-2020 奇胜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