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胜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深圳 让城市更Smart

2022-02-19| 发布者: 奇胜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近日,住在罗湖区桂园街道嘉宾花园独居老人湛婆婆,换上了一个智能水表,可以智能监测到她家里的居家用水情...

  近日,住在罗湖区桂园街道嘉宾花园独居老人湛婆婆,换上了一个智能水表,可以智能监测到她家里的居家用水情况。

  独居长者居家养老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若不能及时反应,容易导致危险事件。智能水表则可以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社区工作人员和紧急联系人手机上。

  这起深圳当地媒体报道的小事件,是该市“改造智能水表远程监测”项目之一,也是通过技术手段让这座城市治理“润物细无声”的体现。

  如果要给深圳这座城市贴标签,除了速度之城、创新之城外,或许还应该加上“智慧之城”。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深圳从2015年开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进入信息社会中级阶段的城市,信息社会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2020)》报告中,深圳继2019年排名居首后,2020年又蝉联第一;去年,在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深圳荣获“全球使能技术大奖”。

  当前,深圳正在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这其中就包含了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

  智慧城市及其身后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提升深圳的社会治理水平,助力深圳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城市文明典范和民生幸福标杆。

  制度和数据基础

  今年6月,深圳决定成立深圳市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各区、各单位要将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

  这意味着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升级”。实际上,深圳拥有较好的制度和数据基础。

  先从大数据基建来看,以政务数据而言,8月18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享数据总量达73亿条,日平均交换量超过2200万条,建立了人口、法人、基础地理、房屋、证照、信用等六大基础数据库,进一步释放了数据价值。

  政府各部门掌握的公共数据资源蕴藏着巨量的经济信息,通过增值开发不仅可以给市民带来便利,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深圳数字“新基建”加快发展。2020年,深圳市建成5G基站4.76万个,率先实现全国、乃至全球城市5G信号的全覆盖。公共场所免费WLAN覆盖率超90%,成为中国最互联网城市。物联感知网初具规模,实现NB-IoT网络市区重点区域感知设备初步覆盖,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市范围的多功能智能杆部署。德国《商报》网站更是报道称,深圳的5G基站比整个欧洲还多。

  良好运用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上月,深圳落地了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公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内容涵盖了个人信息数据、公共数据、数据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条例率先明确提出“数据权益”,并着重强化个人信息数据保护。坚持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重,对市民深恶痛绝的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收集、强制个性化广告推荐等问题说“不”,并给予重罚。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设计了公共数据治理的顶层框架。要求构建公共数据管理体系,建设以城市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公共数据运营管理机制。确立公共数据收集的基本原则,实行公共数据统筹采购,并要求对于可通过共享方式获得的数据不得再另行收集。明确公共数据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建立以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为基础的公共数据共享需求对接机制。

  今年8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深圳将在市本级政府,福田等4个区政府,市公安局等8个市直单位试点设立首席数据官,首要职责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例如,深圳首席数据官将结合各自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基础与特点,开展特色数据应用探索。福田区重点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开发利用,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科研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和服务;南山区重点推广“一官两员”(即首席信息官、数据专员和政务专员)制度经验,努力提升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处置能力;宝安区重点开展智能社会治理应用,积极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坪山区重点探索推广首席信息官和首席隐私官经验,强化信息化建设统筹和政务数据分级分类与隐私保护。

  优政、兴业、惠民

  打造智慧城市,深圳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例如,深圳市政府服务指挥中心已接入全市83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20多万路视频数据,推动经济运行、交通管理等14个领域的数据汇聚和融合关联,实现全市360多万家商事主体一网呈现。

  有业内人士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总结为三个方面:优政、兴业、惠民。

  近年来,深圳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民生服务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应用,推出“秒批”、“不见面审批”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复旦大学发布的《2020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显示,在地级(含副省级)城市的政府数据开放指数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一。其中,全市已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都进入了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i深圳”,实现“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用i深圳”的口号叫响鹏城。而“优政”的另一面,正是“惠民”。在去年疫情防控中,深圳大力推行智慧抗疫,在全国率先上线“深i您”健康码,创新推行手机“亮码”、“扫码”无接触通行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码通行”,建设市疫情防控指挥系统,实现全市疫情防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交出智慧抗疫满意答卷。

  从“兴业”的角度来看,新型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载体。深圳智慧城市的发展,采取的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政府全力支持,各个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包括腾讯、华为、平安等一批本土巨头企业,集聚了海量数据,也成为支持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不只是巨头企业,深圳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和数据产业基地,汇聚了超过300家大数据企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在数据催生下的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正蓬勃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2020年,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8446.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30.5%,总量和比重都位居全国第一。从细分领域看,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2.2万亿元,约占全国1/5,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拥有21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约占全国1/10,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拥有11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

  深圳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1%。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城镇化、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战略选择,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就提出,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率先构建统一的社会信用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探索完善数据产权和隐私保护机制,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

  作为一个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但城市面积却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深圳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包罗万象,而智慧城市的落地,实现了技术与应用的结合,涵盖了从交通拥堵到污染防治,从应急管理到医疗教育等多个场景。

  通过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深圳在主干道路口实现了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试点在线信号配时,读车数放行,使关键路口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7.7%。

  在智慧医疗的服务支撑下,深圳实现了所有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让患者平均节省40分钟左右的排队时间,每年降低患者就医费用4000多万元。

  在疫情防控中,深圳坚持科技抗疫、智慧防控,是全国首个推出“健康码”的城市,并且广泛应用5G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新手段,降低防控成本,避免人员交叉感染,有效提升了疫情防控效能。

  2018年8月10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复同意,深圳上线了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并开出了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相较于传统发票,区块链电子发票优势明显,不仅开具和领取方便快捷,围绕“发票资产化、数据价值化”,它将发票的开具、流转、报销和申报全流程上链,每一张发票都可查、可验、可信、可追溯、可管控,解决了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问题,降低用票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和涉税风险,也为纳税人带来诸多实惠。

  在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时代,高楼曾被视作城市化的标志,如今,当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它所带来的社会治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秩序的优化,成为了城市新的生命力。

  勇立潮头的深圳,冲在智慧城市第一线,正在朝着“让城市更Smart”继续迈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元宇宙 https://www.kwudor.com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奇胜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奇胜网 X1.0

© 2015-2020 奇胜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