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胜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84年叶剑英病危,中央已准备追悼会,紧急时刻钟南山力挽狂澜

2021-11-28| 发布者: 奇胜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在我国十大元帅之中,叶剑英元帅的人生可以说颇具传奇性。虽然他在革命年代并没有多少领兵打仗的机会,但总...
帝国时代3 https://www.aoe520.com/

在我国十大元帅之中,叶剑英元帅的人生可以说颇具传奇性。虽然他在革命年代并没有多少领兵打仗的机会,但总能在革命的重要关头挺身而出,并最终力挽狂澜。

而且,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叶剑英总能站在正确的一边,被毛主席称赞为:“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主席逝世后,正是因为有着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邓小平同志才得以再一次复出,并开始改革开放。

然而,人力终有尽时。1984年,为国操劳一生的叶剑英元帅因为肺炎复发生命垂危,在场专家们全都束手无策,中央甚至都已经开始准备为叶剑英元帅召开追悼会了。

就在这一时刻,一位叫做钟南山的专家站了出去······

叶剑英

叶剑英的“难治之症”

1977年,80岁的叶剑英元帅再一次出山,开始主持军委方面的日常工作。当时的叶剑英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他仍然神采奕奕,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可惜的是,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叶剑英的身体就出了问题,走起来步履不稳,步子也越迈越小。

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见状十分着急,纷纷劝他找时间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结果叶剑英因为工作太过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直到1980年邓小平知道此事后,立即指示中央保健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主的医疗保健组,为叶剑英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健治疗。

叶剑英

因为叶剑英工作繁忙,所以专家们就利用休息时间为叶剑英做检查。当时是夏天,叶剑英为了配合专家们检查身体,大中午的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直走到医生们满意为止,每走一圈,叶剑英身上就要出一层汗,但他表现出没有任何的不满,也没有任何的架子,仍然随和的和专家们聊天。

这一观察就是好几个星期,医护人员仍然没有分析出任何结果,不能确认他到底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似乎是察觉到了医护人员焦急的心情,叶剑英在一个午后笑着对他们说道:“我现在患上的可能是什么还没有命名的疑难杂病,你们要费功夫去观察、记录、检查,也不好取名字。我看,我自己给它取个名字,就叫‘难治之症’吧!”

叶剑英

又过了一段时间,医务人员终于弄清了叶剑英这个“难治之症”的真实情况:帕金森氏病。

病中的叶剑英

帕金森氏病往往容易引起感冒、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每当天气出现变化的时候,叶剑英每隔几天就要出现一次肺部感染,这时候就需要为他做静脉输液治疗。

问题是叶剑英此时都已经80多岁了,身上的血管又细又脆,注射难度高。虽然护士们很想一次成功,但是往往很难如愿。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护士们在给叶剑英输液时,心情也变得越来越的紧张。

察觉到护士们的紧张之后,叶剑英总会想方设法地安慰她们。比如有时候,他会让护士背古诗《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有时候他也会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护士们要是一次成功了,他就说:“应该表扬”。要是失败了,他就说:“责任在我,我的血管有困难嘛!”

叶剑英

1983年11月,叶剑英在家吃晚饭时,突然感觉自己身体有些不舒服,胸部有些闷,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见状赶紧将叶剑英扶上床休息,并迅速通知医疗保健组的专家们前来为他做检查。

专家们经过检查之后判断,叶剑英应该是患上了“急性高侧壁小灶性心肌梗塞”。按照医生的意见,叶剑英需要在床上静养三天。结果他刚在床上躺了两天,就因为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染上了肺炎,之后多次复发,让叶剑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叶剑英

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

1984年元旦过后,叶剑英的肺炎又一次复发了,而且病情非常的严重。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为此专门要求医疗保健组组长邓家栋,以及301医院副院长汪石坚跟他汇报叶剑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案。

当杨尚昆仔仔细细的听完汇报后,紧紧的握着邓家栋的手说道:“希望你们尽全力的做好叶帅的医疗抢救工作,中央将尽全力的支持你们!”之后,杨尚昆指派中南海的“保健总管”王敏清加入了医疗组。

杨尚昆

王敏清1955年就进了中南海保健组,负责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工作,有着丰富的保健经验。他也没有辜负杨尚昆的信任,加入医疗保健组后仅仅一个星期,叶剑英的病情就被控制住了。

不过,叶剑英毕竟上了年纪,身体的各个系统基本上都有一些病症,虽然病情一时得到控制,但并没有被根除。

进入七月上旬后,他的病情就再一次恶化,开始持续性地发高烧,体温长时间在39度左右,呼吸道里面的有痰也咳不出来,咳出来的基本上都是鲜血,以至于呼吸都十分的困难,如果不借助呼吸机的话,那么叶剑英很可能会窒息。

叶剑英

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明白,叶剑英的身体状况十分危险,除了心肺疾病加重了之外,还引发了多种疾病,病情十分复杂,治疗起来十分的困难。

尤其是,叶剑英已经是一位87岁的老人了,这更是大大加剧了治疗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他们将抢救叶剑英的工作形象地称之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

既然用上了“淮海战役”这个词,医疗保健组的专家们也都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这次战斗只许胜利,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1984年7月10日,医疗保健组的专家们又一次对叶剑英展开了会诊,经过紧张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对叶剑英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报党中央批准后,当天下午5点18分,医护人员顺利地为叶剑英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

叶剑英

手术过后,叶剑英的呼吸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是他的身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因此所有的医护人员全部集中在大厅里面,24小时为叶剑英实行昼夜监护,以便随时根据他的身体状况予以及时的会诊和治疗。

党中央对叶剑英元帅的身体状况十分的重视,中央领导人曾专门下达指示:“要尽一切力量进行抢救,各个方面都要全力以赴的支持抢救工作。”

当时,为叶剑英治疗的人员和设备全都是全国顶级的,而且全党全国各个方面都接到了指示,随时准备为抢救工作提供援助。

叶剑英

不过,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叶剑英元帅,但是党中央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在医疗保健组给叶剑英下了病危通知书后,中央政府专门通知各国驻华大使馆:八一建军节时,我国将不会举行任何的庆祝活动。同时,当时人民大会堂也接到通知,说近期将不会安排庆祝活动。

接到这份通知后不久,人民大会堂又接到一份新的通知,准备布置叶剑英同志的追悼会,并提前预备花圈。

之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徐静也接到了一通王敏清打来的电话,要他们提前为叶剑英的遗体保护工作做准备。

王敏清

很明显,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叶剑英元帅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了,最悲观的预计是,叶剑英可能挺不过今年的建军节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放弃了希望,医疗保健组的一位专家在焦急之中突然灵光一闪,说道:“我们可以请广州医学院的钟南山教授来为叶帅会诊,以钟教授的水平,绝对能将叶帅救回来!”

医疗保健组的其他专家听后顿时眼前一亮:“对啊,还有钟教授啊!”

“大医”钟南山

钟南山一家三代从医,他的父亲是我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钟世藩先生,他母亲则是我国著名肿瘤专家廖月琴女士。

钟世藩

正是因为出身于医生世家,钟南山自小就对救死扶伤的医生很是崇憬,长大之后毅然选择了报考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医学院里面的一名医学生。

不过,在医学院读书期间,钟南山的人生曾差点发生转向。1958年,即钟南山大学毕业的前一年,被选去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在400米跨栏比赛测验时,钟南山跑出了57秒2的好成绩,直接打破了当时的全国记录。

北京体委对钟南山的表现十分的惊艳,在比赛间隙曾专门找到钟南山,表示想将他留在体工队里面。当时运动员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比较优渥的,因此钟南山的确有些心动。不过,他经过考虑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决心将医学研究及治病救人当做自己一生的志向。

钟南山

从大学毕业之后,钟南山并没有直接去当医生,而是选择了留学任教。在动荡的年代里还曾去山东的农村里面体验过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一天医生都没有当过。

1971年,在外面漂泊多年的钟南山返回了自己的广东老家。在老家,钟南山告诉自己:“你已经35岁了,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必须要干出点名堂来!”

于是,钟南山决心要从头再来,在一家不知名诊所当起了医生。在这期间,他刻苦钻研医术,白天跟着医生学习,晚上回家自己搞研究,过了不到三个月,整个人就瘦了20多斤。

钟南山

过了几年之后,小有名气的钟南山被调到了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工作。在当时,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法匮乏,很难出成绩,因此很少有人愿意研究这一病症。结果钟南山还真耐住了寂寞,用了几年时间把这个研究小组发展成了研究所。

1975年,钟南山的研究论文获得了一等奖,被派去英国深造,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学习。

在当时,他先后发表了13篇论文,震惊西方世界。在钟南山回国之前,国外的大学曾经极力挽留他,并为他开出了极其丰厚的物质条件。结果钟南山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并于1981年当上了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医学院副教授。

钟南山

可以说,此时的钟南山已经成为了业内闻名的呼吸科权威专家,也正因此,医疗保健组的专家们才会认为:想要解决叶剑英元帅面临的疑难杂症,还是要钟南山教授出马。

很快,治疗保健组的意见就汇报到了党中央,党中央当即批示:“不惜一切代价,让钟南山教授进京!”

医疗史上的奇迹

1984年7月的早晨,钟南山接到了一通上级打来的电话,上级只是急匆匆地说了一句话:“准备一下,立刻去北京!”

钟南山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钟南山虽然感觉一头雾水,但是他还是体会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因此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赶往了机场。直到飞机起飞之后,钟南山才知道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要让他去给叶剑英元帅看诊。

对于叶剑英元帅这位“广东老乡”的革命贡献和他在我党的地位,钟南山十分的清楚,他和叶剑英元帅也算有缘,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曾就职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名字,就是叶剑英亲笔题写的。因此,在飞机上钟南山悄悄地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把这位开国功臣救回来!

80年代的飞机不比现在,整整飞了好几个小时,钟南山才飞到北京,并于当晚9点30分抵达抢救大厅。

钟南山

在钟南山的带领下,专家们立即对生命垂危的叶剑英元帅进行了紧张的救治工作。钟南山不愧是这方面的专家,经过救治,叶剑英安全顺利地度过了八一节。

又过了9天之后,奇迹出现了,叶剑英的病情开始逐渐地趋于平稳。面对这一情况,所有的医护人员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他们今晚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又过了两个月时间,叶剑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及至10月23日,叶剑英的体温已经基本接近正常,他的肺部炎症也已经基本消失,已经可以进行停用呼吸机的训练了。

经过12次训练,叶剑英表示感觉良好,医疗组因此作出决定:在叶剑英体温正常的情况下,不用或者少用呼吸机。

叶剑英

不久后,中央领导人来到了医院探望叶剑英,对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说道:“你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12月27日,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还专门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为参加抢救叶剑英的医护人员举办了一场招待会。

一出手就创造了一个奇迹的钟南山,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1985年时,他正式被指定为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

钟南山

可惜的是,叶剑英的身体实在太过虚弱了,病情时不时地出现反复,虽然有医疗专家的全力抢救,最终还是败给了病魔。

1986年10月22日凌晨1点16分,叶剑英的心电监护仪上显示了一条直线,叶剑英元帅的心脏在这一刻彻底地停止了跳动,享年89岁。

10月22日当天,党中央正在召开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当中央领导在大会上宣布这一则噩耗后,举国同悲。

叶剑英元帅逝世之后,钟南山院士继续奋斗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不过,当时的他虽然是业内首屈一指的专家,但是很少有普通百姓听说过他的大名。

钟南山

21世纪初,一场SARS疫情席卷全国,在2003年4月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官员表示疫情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当记者问钟南山的意见时,他说:“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

钟南山的这一番话,让全国人民为之震惊,全国人民都记住了他这位敢说真话的专家。难得的是,钟南山不但“敢言”,而且“敢医”,他勇敢地冲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最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救治方法,最早创造了抢救成功的案例。

17年后,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时,84岁的钟南山又再一次站在了抗疫最前线。他说“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结果他自己却于2020年1月18日坐高铁去了武汉······

钟南山

37年前,钟南山挽狂澜于既倒,将叶剑英元帅救了回来。18年前,钟南山敲响警钟,奋斗在第一线。一年前,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又一次站了出去,再一次“敢医敢言”,为我国战胜新冠疫情作出杰出贡献。

有公如此,中华幸甚。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奇胜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奇胜网 X1.0

© 2015-2020 奇胜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